(UPR)的固化似乎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已研究得十分透彻的问题,但是因为影响固化反应的因素相当复杂, 而在UPR的各种应用领域中, 制品所出现的质量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几乎都与“固化”有关。所以,防腐树脂厂家,我们有对 UPR 的固化进行较深入探讨的必要。
通过理论和实践,我们总结出如下的固化规律
①、要有足够的固化剂的加入量,以保证足够的放热峰温度,从而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固化剂的量过少有可能造成*的欠固化)
②、 环境温度较高条件下可适当减少促进剂的加入量, 以得到足够长的凝胶时间和较完全的固化程度。
③、一般促进剂与固化剂(过氧化物)的摩尔比必须小于 1,(这种情况只有在选择钴盐作为促进剂的情况下才能计算出) , 否则促进剂与初级游离基的逆反速度会大于初级游离基引发单体的速度, 结果使转化率下降。 因此过多地使用促进剂并不能达到加速固化的效果,反而会使产品性能下降。
④、对于低反应活性的的固化宜选用低活性的固化系统。
⑤、低温或高湿度的不利的固化条件下,树脂,可采用复合固化系统:
过氧化 1%
N,N- 0.5%
过氧化甲酰 2%
总结固化的原则为:足够的固化剂的加入量和适当的促进剂的加入量。
树脂 - 历史
一些树木的分泌物常会形成树脂,不过琥珀却是树脂的化石,树脂施工介绍,虫胶虽然也被看成树脂,但却是紫胶虫分泌在树上的沉积物。由虫胶制成的虫胶漆,较初只用作木材的防腐剂,但随着电机的发明又成为较早使用的绝缘漆。然而进入20世纪后,**产物已无法满足电气化的需要,促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代用品。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yer)首先发现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时能迅速结成红褐色硬块或粘稠物,但因它们无法用经典方法纯化而停止实验。20世纪以后,已经能从中大量获得,甲醛也作为防腐剂大量生产,因此二者的反应产物更加引人关注,希望开发出有用的产品,尽管先后有许多人为之花费了巨大劳动,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
1904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也开展这项研究,基树脂,较初目的只是希望能制成代替**树脂的绝缘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07年的夏天,不仅制出了绝缘漆,而且还制出了真正的合成可塑性材料——bakelite,它就是人们熟知的“电木”“胶木”或树脂。Bakelite一经问世,很快厂商发现,它不但可以制造多种电绝缘品,而且还能制日用品,爱迪生(T.Edison)用于制造唱片,不久又在广告中宣称:已经用Bakelite制出上千种产品,于是一时间把贝克兰的发明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
以为原粒的树脂,在1940年以**直居各种合成树脂产量**,每年达20多万吨,但此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合型的合成树脂如:聚、聚、聚氯以及聚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随着众多年产这类产品10万吨以上大型厂的建立,它们已成当今产量较多的四类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再加上添加剂,通过各种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制品,到现在塑料的品种有几十种,世界年产量在1.2亿吨左右,中国也在500万吨以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生活及*建设的基础材料。